CCD(電荷耦合設備)是高性能圖像傳感器。本文探討了不同類型的CCD,其工作原理,與CMOS傳感器的比較以及它們的優勢,缺點和應用方案。它還分析了CCD在高質量成像中的優勢和局限性,並解釋了為什麼它們在消費市場中逐漸被CMO逐漸取代。
目錄
1。什麼是CCD?
2。CCD傳感器的類型
3。CCD如何工作?
4。CCD與CMO:更好
5。CCD的優勢和缺點
6。CCD傳感器的應用
圖1:CCD傳感器
什麼是CCD?
CCD(電荷耦合設備)是一種圖像傳感器,主要用於將光學信號轉換為電信號,然後將其處理以形成圖像。由於其低噪聲,高信號純度和出色的光電轉換性能,因此在專業攝影,醫學成像,科學研究和工業檢查中廣泛使用。
CCD傳感器的類型
全畫幅CCD(FF-CCD)
圖2:全幀CCD結構圖
全幀CCD(FF-CCD)傳感器可在整個像素陣列中捕獲圖像,而沒有專用的存儲區域以進行電荷積累。結果,在整個曝光期間,所有像素都直接暴露於光線。由於像素在電荷傳輸前保持暴露,因此必須在轉移開始之前使用機械快門來阻止光,以防止運動模糊和圖像偽影。
全幀CCD的主要優點包括其出色的光靈敏度,圖像質量和動態範圍。缺乏掩蓋的像素可確保最大的收集效率,降低串擾和噪音,同時提高圖像質量。但是,其讀數速度相對較慢,並且使用機械快門會增加功耗。
幀轉移CCD(FT-CCD)
圖3:幀轉移CCD結構圖
幀轉移CCD(FT-CCD)集成了與像素數組相等的存儲區域,從而使電荷在捕穫後快速傳輸並讀取。這消除了對機械快門的需求,同時提高了成像效率。
它的優勢包括較高的幀速率,減少運動模糊和更大的可靠性。快速電荷轉移可防止讀數期間的額外接觸,增強圖像質量並減少機械組件的磨損。但是,由於部分芯片區域分配給存儲區域,因此降低了光敏度,製造成本更高。
Interline CCD(IL-CCD)
圖4:Interline CCD結構圖
Interline CCD(IL-CCD)結合了每一像素列之間的垂直傳輸通道,從而使電荷可以立即轉移到屏蔽的存儲區域。這可以實現電子快門功能,從而消除了對機械快門的需求。
IL-CCD具有電子快門支持,快速讀取功能和緊湊的設計,使其適合於大規模生產,尤其是在視頻應用中,在這些應用程序中,它有效地減少了運動偽像。但是,其光靈敏度較低,因為轉移通道佔據了光徵收區域的一部分,從而降低了量子效率。另外,由於像素結構的差異,固定圖案噪聲較高,這可能需要額外的信號處理以維持圖像均勻性。
反向灌輸的CCD(BI-CCD)
圖5:反向刷新的CCD圖
反灌輸的CCD(BI-CCD)通過翻轉矽晶片來提高量子效率(QE),從而使光直接到達光敏區域而無需穿過金屬互連層。傳統的CCD由於金屬層的吸收和散射引起的敏感性降低,而BI-CCD通過直接照亮敏感區域可顯著增強光反應。
BI-CCD具有最高的光靈敏度,量子效率幾乎是常規CCD的兩倍,使其特別適合弱光環境。此外,它們的低噪聲特徵使它們在科學和天文成像中特別有價值,同時還可以檢測更廣泛的光譜範圍,包括近紅外(NIR)和紫外線(UV)。但是,由於其複雜的製造過程,BI-CCD的生產成本更高和更脆弱的結構,需要額外的保護塗層。
CCD類型
特徵
全框CCD
沒有專用的讀數頻道,所有像素
用於成像。需要機械快門以防止信號
在曝光期間混合。
幀轉移CCD
有一個單獨的存儲區域,允許
暴露後圖像數據快速傳輸,提高讀數效率。
Interline CCD
使用Interline Mask結構,
支持電子快門,廣泛用於消費攝像機和視頻
裝置.
後刷的CCD
優化的光敏表面,
提高量子效率(QE),適用於諸如弱光環境
天文學和科學研究。
CCD如何工作?
圖6:CCD的內部結構
CCD的基本工作原理分為三個步驟: 光電轉換 → 充電轉移 → 信號讀數。
CCD傳感器的表面由許多微小的“光敏像素”組成,每個像素充當小的“輕能收集器”。當光(即光子)進入CCD傳感器時,它會擊中這些像素,從而導致其中的矽材料釋放電子(一種稱為光電效應的過程)。光越強,釋放電子就越多。
這些電子不會立即消散,而是暫時存儲在像素中,然後在類似於“電子中繼種族”的過程中轉移到傳感器的讀數區域。在CCD內部,一組特殊電極精確地控制了電場,使每個像素中的電子可以順序傳輸到相鄰的像素,並逐漸向傳感器的讀數端移動。您可以將其視為傳送帶,每個像素收集的電子都被“傳遞”到端點,而不會沿途而不會損失。逐行和列轉移方法可確保圖像信號的完整性,但也導致CCD傳感器的讀數速度相對較慢。
一旦電子到達CCD傳感器的讀數端,它們就會進入“轉換站”(放大器)。在這裡,電子被轉換為電壓信號,電壓幅度由存儲的電子數確定。電子越多,輸出電壓越高。然後,這些電壓信號通過模數轉換器(ADC)處理,將它們轉換為計算機可以解釋的數字信號(0s和1)。
在所有像素電子都已讀取和轉換後,CCD傳感器會生成完整的數字圖像。然後,該圖像通過相機或計算機處理,在該攝像機或計算機上,在將其顯示在屏幕上(最終照片或視頻)之前,可以在顏色調整和對比度優化。
CCD與CMO:哪個更好?
圖7:CCD與CMO
範圍
CCD
CMOS
功耗
高的
低的
圖像質量
高(低噪聲)
平均(更高的噪音)
讀數速度
慢的
快速地
製造成本
高的
低的
動態範圍
寬的
稍微狹窄
應用程序方案
專業攝影,
科學
研究,天文學,
醫學成像
消費者相機,監視,
聰明的
裝置
總體而言,CCD非常適合高端精度成像應用,因為它們的噪音低,圖像質量高和動態範圍廣泛。相比之下,由於成本較低,功耗較低和較高的速度,CMOS傳感器已成為主流市場中的首選選擇。
- CCD為什麼與CMO相比具有更好的圖像質量但速度較慢?
CCD傳感器以高精度讀取信號,因為每個像素的電荷通過相同的傳輸通道傳輸到放大器進行處理。這樣可以確保圖像均勻性並防止CMOS傳感器中可能發生的信號不一致。但是,由於CCD使用逐行傳輸方法,它的功能就像單車道高速公路一樣,所有車輛(費用)必須按順序到達目的地 - 以相對較慢的讀數速度來歸納。
相比之下,CMOS傳感器具有單個放大器和每個像素的讀數電路,使其可以並行操作。這意味著所有電荷都可以同時處理,儘管信號質量可能不像CCD那樣統一,但可以顯著提高讀數速度。
CCD的優點和缺點
優勢
✅ 低噪聲:模擬信號處理減少了固定圖案噪聲(FPN)。
✅ 高信噪比(SNR): 能夠捕獲清潔圖像。
✅高動態範圍:適用於高端科學和醫學成像應用。
✅ 良好的像素均勻性:不會產生隨機的暗電流噪聲。
缺點
❌高功率消耗:需要高壓駕駛,使其比CMOS較低。
❌較慢的讀數速度:受分步電荷傳輸結構的限制,防止超高速度讀數。
❌成本更高:更複雜的製造過程,導致更高的生產成本。
❌較低的集成水平:與CMO不同,CCD不容易與諸如DSP處理之類的智能功能集成。
CCD傳感器的應用
•天文攝影: CCD傳感器用於望遠鏡中,以捕獲遙遠的天體物體的微弱光。
•醫學成像: 應用於X射線成像和顯微鏡,以確保清晰度和細節。
•工業檢查: 用於檢測微觀缺陷的精確測量儀器。
•專業攝影: 一些高端膜相機仍然使用CCD傳感器來更好地動態範圍和顏色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