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义指住宅内的公共空间。位于住室的前面,不住人,是古人行吉凶大礼的地方。后泛指房屋的正厅。
旧时官吏审案办事的地方也叫堂,如大堂、公堂。
我国一些老字号的中医药店,多以“堂”相称,如同仁堂、四知堂等。 这源自于张仲景,身为长沙太守的他,没有官架子,面对应接不暇的病人,干脆把诊所搬到长沙大堂,公开坐堂应诊,后人为纪念他,就给药店也起名某某堂。
【室】
室为古代宫室中供人居住寝卧的房间,为堂后的正室。
古人房屋内部,前叫堂,堂后以墙隔开,后部中央叫“室”,室的东西两侧叫“房”。
由于室在堂后,要入室必须先登堂,所谓“登堂入室”。
【府】
旧时指高官和贵族的住宅,或官吏办理公务的地方。
现在指国家政权机关,如省府,也指某些国家首脑办公和居住的地方,如总统府。
【宅】
宅字从宀( mián),从乇( zhé)声,“乇”意为长高、升高。“宀”为家省,结合起来表示“垫高的家”。
本义即地基垫高的住所,多指较大的房子。《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邸】
其基本字义为高级官员的住所,如:官邸;引申为店铺之意,如:邸店。
【厢】
《说文新附》:厢,廊也,本义“东西廊”。
厢房,指在正房前面两侧的房屋。《汉书·周昌传》:“吕后侧耳于东厢听。”
【宇】
基本意思是屋檐,后泛指房屋。许慎《说文》:“宇,屋边也。”
宇还有国土,疆土、整个空间世界之意。
【刹】
梵语“刹多罗”的简称,指寺庙佛塔,如古刹、宝刹。
【城】
《说文解字》:“城,以盛民也”,用来接受容纳臣民。
“城”最早见于战国,本意是城邑四周的墙垣,里面的叫城,外面的叫郭。
到了现代,城主要是指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的地方。现代一些大型营业场所也叫做城,如影城、商城。
【堡】
本义为土筑的小城。
Bǎo音,通常指军事上防守用的建筑物,如暗堡、地堡。
Bǔ音,指有城墙的村镇,泛指村庄,多用于地名,如吴堡、瓦窑堡。
【牌坊】
牌坊,中华特色建筑文化之一。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
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又名牌楼。
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
牌坊还有景观作用,起到点题、框景、借景等效果。
【阙】
阙是一种建设在道路之上的门类示意物,用来表示由此而始,行者将进入一个“规定了的区域”。
阙,又称作两观、象魏,实际上就是外大门的一种形式,一般有台基、阙身、屋顶三部分。
根据《说文解字系传》的解释,阙这种建筑物是古代帝王在宫廷大门之外建两个对称的台子。它与牌楼牌坊的起源可能有相同之处,后来则各尽其能了。
阙的种类按它所在的位置分大约有:宫阙、坛庙阙、墓祠阙、城阙、国门阙等等。
【陵】
陵,从阜从夌。阜,大土山;夌,攀越。合起来是“攀越大土山”的意思。
陵,后专指“帝王的坟墓”,有专用的升天通道的意思。
依规定皇帝的墓可建九丈高,但一般皇帝陵总是超过这个高度。至于老百姓的坟墓,不但要称为“坟”,还受限在三尺以下,否则就是违法。其他大臣们的坟墓也有规格限制,不能随便超越。
【坛】
古代举行祭祀、誓师等大典用的高台,用土和石筑就。也指僧、道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
《说文》:“祭场也。坛之言坦也。一曰封土为坛。”
图自网络,侵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