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信公司重塑其网络和运营来充分发挥 5G 的潜力,他们对云基础架构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
从 VNF 到 CNF 的云原生过渡工作负载最初是通过 NFV 迁移到云的,NFV 将传统上由特定硬件(例如路由器和负载平衡器)处理的功能迁移到基于软件的虚拟等效元素。这通常也称为“直接迁移”。
但是,这些 NFV 没有采用云原生方法。
相反,早期的迁移方法是重新创建围绕特定硬件功能设计的嵌入式软件系统,然后再将其整体移入一个大型、有时甚至是笨重的虚拟机(VM)中。虽然这样做的成本效益是让电信公司从特定专有硬件迁移到商用硬件,但迁移到云对优化这些 VNF 没有什么帮助,而且创建的 VM 通常仍然效率低下、用途单一且难以维护。
随着部署具有差异化优势的创新产品/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容器中内置了更新的技术来提供所需的网络敏捷性。有了更高的敏捷性,容器便可用于更高效地打包应用、功能或微服务,同时提供更精细的服务器资源共享访问权限。
这种方法将 VNF 演变为云原生网络功能(CNF),具体原理是将复杂的 VNF 拆分为多个分离的微服务,这些微服务在容器中运行,而容器能够跨不同云环境更高效地运作。
将 CNF 部署从私有云转向公共云当电信云主要采用侧重于性能敏感型网络功能的传统 VNF 时,大部分网络功能都保留在私有云中。由于这些早期的电信 VNF 在很大程度上只是通过软件提供专有硬件的功能,因此这种做法是合理的,因为它们是单体式的,对性能和数据吞吐量的要求较高,并且需要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进行维护。
随着这些单体式 VNF 变成运行微服务的容器化 CNF,相比于公共云的业务优势(即成本更低,运维更轻松),将整个环境保留在私有云中就变得不太重要了。分解网络功能之后,对性能和数据要求较高的部分功能可以保留在私有云中,而对性能和数据要求较低的功能可以迁移到公共云中。
由于电信云正在从专用 VM 转向更多基于容器的架构,这些云越来越多地用于运行运营支持系统(OSS)、业务支持系统(BSS)以及传统上由企业云处理的 IT 工作负载。这样一来,工作负载的功能就会扩展,并开始在私有云和公共云之间移动。因此,传统电信云的边界开始从私有云扩展到混合云和多云环境。
由于电信云通常侧重于运行限制性更强的网络功能,这些功能需要更高的可观测性、控制力、容错性和可用性,因此从这些经过验证的单体式 VNF 过渡的速度相对较慢。事实上,许多电信云的重要功能仍然由私有云中的单体式 VNF 管理,这些 VNF 始终与公共云中的容器化 CNF 互动。
电信领域的多云和混合云现实随着越来越多的工作负载迁移到云,将会在传统 VNF 和容器化 CNF 之间混用云资源,以运行分解的网络功能(以及额外的 OSS、BSS 和 IT 工作负载)。电信公司采用单一云的时代已经过去,最大限度地提高灵活性和工作负载可移植性至关重要。
无论现在还是未来,电信云都要能够在多云和混合云环境中以原生方式高效运行。因此,要成功构建电信云,关键在于那些专为混合云打造的、无论在哪里实施都能以一致方式运行的工具、平台和服务。